“十二五”发展的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传统建材业在改造提升水平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增加制品业,淘汰落后产能,在提升技术、产品标准与提高进入门槛的前提下,依据市场容量适度发展;重点支持和发展新材料、新兴产业和深加工制品、高档特种建材产品,拓宽新的发展领域,使其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来源。
要把调整结构、产业升级作为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把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与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把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行业发展进步的主攻点;把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提高生产过程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的着力点;把做好与建筑业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合作、推进生产与应用共同发展作为行业增加发展空间的突破点;把形成多层面、多元化的国际贸易与合作作为增加国际市场份额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立足点。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建筑业需求和拓展为导向。要以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服务建筑业发展为主要方向,加快发展加工制品业,积极开发满足建筑业发展的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和生态城市建设所需的材料和制品,并主动开发与拓展建筑业未来的需求。
坚持结构调整双向并举的调整目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鼓励节能环保、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材料发展,促进产业低碳节能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比例;推进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提高行业总体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坚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走低碳、环保、绿色发展道路。对已有生产能力要通过技术改造、更新装备、强化管理,使其总体达到国家节能减排的标准和要求;对新建设的生产能力,要提高准入门槛和标准,率先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
坚持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支撑。既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科技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又要在广泛推广使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重视技术革新和各种生产工艺的小改小革,以多层次的技术进步使建材工业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发展。
坚持推进资源合理配置与效能。要根据社会进步对资源、能源、环境科学利用与治理,建立以企业为基础的科学的优化资源配置体系,选择正确配置路径,优化配置方式,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利用效率,同时要统筹和协调地区之间、大企业之间的资源合理利用,防止同质化与重复现象,把优化产业布局和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有机统一起来。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是建材工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向现代化发展,经济社会向两型方向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第三阶段进程的重要五年规划期。到“十二五”末,建材工业将在技术进步、产业规模与结构、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初步实现“由大变强”的阶段目标。
综合经济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
主要产业技术进步目标:到“十二五”末,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要超越与引领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浮法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池窑玻璃纤维等主要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赶上或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结构调整目标: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淘汰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落后产能的任务;低能耗新兴产业和制品加工业等产品的累计工业增加值在全行业的比重超过一半;加快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行业的兼并重组进程,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行业有1~2家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见表3)。
注:1.[ ]内为五年累计数;2、低能耗产业:建材低能耗产业指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产业;3、前10家企业生产集中度:均指产量占比。
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建材主要行业能耗、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均达到国家规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0%,万元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8%。
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新兴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共性基础材料、新兴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材料及节能环保材料在建材工业中占有一定份额与比较优势,成为发展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际化水平提高目标: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由主要以原材料产品输出和工程总承包为主的经营格局转向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资本经营和各种实体并举的国际化发展格局,使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成为在国际建材界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十二五”发展的重点
(一)结构调整重点
以促进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坚持推进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结构调整;以延伸产业链,发展加工制品业、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以存量重组调整为主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1.产业结构
加大新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隔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技术玻璃、水泥制品等低能耗、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新兴产业对建材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改变水泥、平板玻璃、石灰制造、建筑卫生陶瓷、砖瓦等传统产业在建材工业增长中的主导与拉动作用,促进建材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竞争力的提高,带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组织结构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支持技术创新能力强、现代化管理水平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推进企业规模优化和提升产业资源效能。横向重组做优做强做大主业,纵向重组延伸产业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建材企业实施跨所有制、跨地区的兼并重组。
3.产品结构
在满足能源、交通、电力、电子通讯、国防军工等已进入的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建材产品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重点发展太阳能玻璃、超薄基板玻璃、高性能玻璃纤维、无铬耐火材料、石英陶瓷坩埚、复合材料等及其深加工制品。满足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需要,积极发展具有节能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产品。加快大宗产品向高端化升级,推广42.5级及以上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无铬耐火制品等产品。
4.区域结构
水泥工业。东部地区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重点推进以节能减排和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及污泥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中部地区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适度兼顾周边地区的发展需求。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仍有增长,可根据市场需要,以依托或与当地现有大型水泥企业合作为主适当布局建设水泥项目。
平板玻璃工业。严格核准新增产能项目,除西部地区可建设超白、超薄等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外,其他省(区、市)主要以提高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和深加工率为主,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特种玻璃生产主要选择在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布局或相关下游产业较发达的省区。在各大中城市和物流条件较好地区,支持建设节能门窗幕墙、功能玻璃、精品装饰及家居玻璃生产基地。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东部地区以提高质量与档次,培育知名品牌,淘汰落后,引导产业转移为主。中部和东北地区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基础上,适度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满足地区经济建设需求,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档次及配套能力。西部地区可根据市场、资源、能源和环境条件,适度布局生产能力。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工业。在大中型城市,布局建设新型建材生产基地。依托大型煤矿、火电厂、煤化工、磷化工等企业的固体废弃物集中产生地,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目的,重点建设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材综合利用项目。
非金属矿工业。在我国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地区,建设采选和深加工产业基地。萤石:实行开采和生产总量限制,严格控制新增开采产能,引导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以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内蒙古等主要产区为重点,整合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耐火黏土:实行开采和生产总量限制,严格控制新增开采产能,以山西、河南等主要产区为重点,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保证稀缺资源优质优用,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石材:在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依托水运、港口和区域市场优势,以及西部资源优势,规划建设2~3个大型国际化石材加工集散基地。石墨:依托资源产地及产业基础,在黑龙江鸡西和萝北、湖北宜昌、内蒙古兴和等地建设专业化石墨系列深加工产品及下游产业基地。滑石:依托山东平度、广西桂林、辽宁海城加工基地,稳定原矿产能,开发高性能矿物材料及制品。高岭土:重点支持江苏苏州、广东茂名、广西北海、福建龙岩以及内蒙古、山西煤系高岭土基地建设,发展高性能高岭土系列产品。硅藻土:以吉林白山地区资源优势为依托,建设硅藻土生产加工基地,开发助滤剂、催化剂、沥青改性剂、保温材料等系列产品。珍珠岩:以河南、内蒙古、山西、辽宁等主要产区为重点,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用于节能、环保、防火等复合型高性能材料及制品。
其他建材产业。积极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干粉砂浆等加工制品物流业,建立高效、低成本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推广建筑卫生陶瓷、石材等装饰装修材料的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创意设计,形成装饰装修材料的系统设计和配套体系。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建材专业化服务产业。完善农村市场建材流通渠道,保障“建材下乡”政策的实施。
5.进出口结构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扩大装备机械、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发展,从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高端产品和技术、资本、服务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出口结构,形成科工贸一体化经营与服务的国际化经营新格局。鼓励进口国内稀缺类资源和高端技术装备。
(二)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重点
1.提高生产节能水平
推广先进节能技术与装备,加快对现有生产线实施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强化能耗管理,全面提高建材产品生产的能效水平。
2.实施清洁生产
推广应用高效除尘技术,进一步降低建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烟粉尘排放量。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降低噪声污染的技术。加强生产过程中粉尘无组织排放的控制,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
3.发展循环经济
以水泥、墙体材料、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石材等行业为重点,继续鼓励企业对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碎石粉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水泥企业利用废弃物、生物质燃料替代原燃料,推广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工业废弃物。推广应用包括纯低温余热发电在内的建材工业窑炉余热梯级利用技术。
(三)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重点
1.重点关键技术的研发
重点突破制约建材工业节能减排的脱硫脱硝一体化、二氧化碳减排关键技术以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加工制造核心技术、产业升级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
2.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的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两化”融合,以提高质量、发展高端产品、推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改善装备、安全生产等为重点,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以综合节能、粉磨节电、高效收尘、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减排、余热发电、协同处置废弃物为主的技术改造。
玻璃:原料优化和标准化控制、配合料预热、全氧燃烧、熔窑余热综合利用、烟气脱硫脱硝、生产线智能化控制技术改造。
建筑卫生陶瓷:陶瓷砖薄型化、干法制粉、一次烧成,卫生陶瓷洁具轻型化、高压注浆、真空挤出等技术改造。
墙体材料:以节能型砖瓦隧道窑逐步替代轮窑,变频电机替代传统电机为主的技术改造。
非金属矿:超细超纯选矿加工技术、尾矿综合利用和矿物改性复合深加工为主的技术改造。
3.提升和完善建材标准
围绕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发展急需或缺失的领域,加强建材标准的制修订,进一步完善建材标准体系,加强与国际标准对标及参与或主持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水泥:重点开展水泥质量安全标准、水泥混合材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规范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等的制修订工作。
混凝土及水泥制品:预拌商品混凝土、新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新型混凝土外加剂、干混砂浆等标准的研究及制修订。
玻璃:重点开展特种玻璃质量和评价标准研究,新能源、信息产业、节能、交通、航空等领域用特种玻璃的产品和配套试验标准工作。
建筑卫生陶瓷:重点开展节能、节水、节材、降耗产品以及配件、原辅料产品标准的研究。
工业陶瓷:开展特种陶瓷及功能陶瓷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墙体材料:加强基础通用及方法标准的研究制定,重点开展新型防水材料、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建筑部品及制品的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
非金属矿:继续完善非金属矿产品标准体系,积极开展非金属矿深加工新型材料及制品的产品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
玻璃纤维:配合风电、航空、运动器材、交通等新能源、新技术产业,开展高强度、高模量、耐疲劳的玻璃纤维、碳纤维的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国际标准:加强对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及其与我国标准的对比、分析和试验验证,实现国际标准系统有效的转化。积极参与和主持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促进我国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和技术进入国际市场。
(四)重点工程
1.节能改造工程
工程目标:通过技术改造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到2015年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行业能耗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同期先进水平。
主要内容:在大中型建材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完善主要产品能耗限额和能效标准,在重点行业和企业采用能效对标。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粉磨,袋式除尘、脱硫脱硝、电机调频、变频技术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
2.淘汰落后工程
工程目标:到2015年,基本淘汰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等落后产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95%以上、浮法玻璃比重达到90%以上。
主要内容: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淘汰水泥机立窑、湿法窑、玻璃平拉(含格法)工艺等落后产能。
3.制品基地工程
工程目标:通过材料部品化和配套集成,发展建材制品制造基地,为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提供材料支撑,促进建材工业由原材料生产为主向加工制品业生产为主的转变。
主要内容:为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实施建材业、房地产业、建筑施工安装业三业联动,有重点、有目标地培育与建设以产品设计为龙头,发展多功能复合墙体材料、建筑工程预制件、建筑装饰装修的部品、金属建材、屋面系统及其他建材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基地,提升承重保温装饰于一体的烧结保温砖及复合墙体材料、幕墙、屋面系统、防水系统、门窗、橱柜及混凝土预制件等各类产品的生产与应用技术水平,强化配套材料部品化、施工配套化、建筑产品绿色化,推进建材加工制品业产业体系化发展。
4.环保产业工程
工程目标: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工业危废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周边水泥企业成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环保企业。
主要内容:选择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以周边已有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为重点,通过争取政策支持,扩大试点,逐步全面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建材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5.新材料工程
工程目标:开发新型高性能、多功能和结构材料及制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其制品业。
主要内容:适应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技术领先、创新能力强、实力雄厚、发展基础好的科技型企业为主导,积极发展太阳能玻璃、特种玻璃、石英陶瓷坩埚、特种陶瓷、功能陶瓷、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风力发电叶片、节能环保用复合材料及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零部件、优势非金属矿物深加工材料、功能膜材料、绿色照明材料及产品等。
6.绿色节能建材工程
工程目标:为绿色节能建筑提供绿色节能材料及部品,推动房屋建筑用绿色建材及制品业发展。
主要内容:以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程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城镇化建设、灾区重建、抗震安居、旧城改造及建筑节能等专项工作,以节能墙体、节能门窗、节能屋面系统为重点,鼓励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玻化微珠制品、烧结多孔自保温砌块、岩棉等不燃型保温隔热材料及制品、低辐射镀膜中空/真空节能玻璃门窗,防燃型屋面保温材料体系、陶瓷薄板、轻质陶瓷保温板、石膏板、硅酸钙板、超薄石材复合板、居室环境净化与装饰功能一体化材料等产品。
7.产业国际化工程
工程目标:充分发挥我国建材产业的比较优势,改变我国建材产业目前以原材料、初级产品出口和工程总承包为主的现状,向以高端产品和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资本、产业输出为主的国际化发展道路转变。
主要内容:对已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我国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石材、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砖瓦等产业,依托已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不断提升的技术与装备,支持优势企业到国外投资和发展,从产品市场逐步扩大到技术、装备、工程服务的国际市场,从产品出口逐步向企业走出去和开采国外资源方向发展,建立科、工、贸一体的国际化经营与服务体系,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
保障措施
(一)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发挥规划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加强规划与产业政策、行业重点工作、重点工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以建材行业“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参照建材“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制定和发布建材各产业、各地区及企业相应的发展规划,形成互动与协调发展。行业协会与有关部门要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强对规划实施进程中相关问题的协调,有效组织攻克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实行动态监测,促进规划目标实现。
(二)完善产业政策及标准,强化执行力度
及时提出调整、完善和制定产业政策的建议,并努力促使产业政策出台。加快制修订新材料、新产品发展的相关标准和规范,适时提升各类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制定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兼并重组的进程。加强相关产业标准的制修订,强化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执行力度。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要求,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提高全行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强化资源保护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对萤石、高铝耐火黏土、金刚石、滑石、石墨以及优质建筑卫生陶瓷原料等重要矿产资源,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行保护性开采。对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合理开采,有效储备。研究制定提高部分重点矿产的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认真实施矿山地质灾害评价、环保评价、安全评价的管理。坚决禁止破坏性的乱采乱挖非金属矿的行为。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到国外参与非金属矿资源开采。
(四)加快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力度
研究制定鼓励建材工业综合利用或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污泥的相关配套的经济政策,支持具有政策支撑的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制修订与节能、环保、利废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完善鼓励、限制和禁止生产的企业和禁止使用的建材产品目录。制定各主要行业能效标准,推进能效对标工作,通过能效对标,对不达标企业实施强制性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鼓励企业进行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改造。加大推进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的相关政策、标准、规划、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建立独立第三方能效评估、环境影响评价、资源综合利用评估的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
(五)加大科技研发与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水平,积极组织和参与以支撑产业发展的国家科技项目,促进战略性、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鼓励相关企业或机构建立标准质量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加快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加快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
(六)加强行业引领、协调和服务,强化内外合作
加强行业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强化行业经济运行预测,及时了解和掌握主要建材产品产、供、销、价格、进出口及投资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及时公告行业运行态势,定期发布行业相关信息。发挥行业协会运用规划、政策、法规、标准和协调行业内外资源在行业发展中起引领、协调和服务作用。充分利用骨干企业的创新资源和社会影响力,发挥骨干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主体作用和发展带头作用。加强行业与建设、环保等上下游关联部门的科研、设计、施工单位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标准规范、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协调好建筑设计标准、产品应用标准和施工规范规程,促进建材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努力实现建材和建筑业的共同发展。
结束语:“十二五”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五年,也是建材工业继往开来、努力攀登新的发展台阶的关键时期,全行业一定要改革创新,奋发努力,牢牢把握发展方向,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再绘一幅崭新的建材工业发展蓝图。
信息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